3)第0302章 供大于求_少帝成长计划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
  满足了。

  对此,刘弘自也是心知肚明;见陈濞不再言语,也就没再开口。

  但在心中,刘弘还在思虑着宿麦进入主流粮食内后,所会带来的改变。

  在陈濞看来,宿麦从过去的‘牲畜饲料’,变成香甜可口的面食之后,其价格应该会在粟米和粮米之间。

  但刘弘却知道,宿麦的出现,将在汉室整个经济秩序链上,带来一连串的连锁反应。

  只要对宏观经济稍有了解,就能很轻松的直到:决定某一种物资价格的主要因素,是供应关系。

  供大于求,会使物价狂跌;供不应求,则会使物价上涨。

  从这个角度来看汉室的粮食价格问题,不难看出:如今汉室粮食的供应关系,还处在轻微程度的‘供不应求’阶段。

  也正是因此,刘弘穿越之初,关中粮商才能沆瀣一气,试图通过垄断粮食,从而哄抬粮食价格。

  ——只有某物的存有量等于需求量,或稍低于需求量的时候,才会存在‘囤货居奇’‘哄抬物价’的可能。

  如果某物保有量远高于需求,那被说囤货居奇了,能不能保证‘把牛奶倒进河里’的事不发生,都是未知数。

  而如今汉室,从粮食的角度而言,供求关系就大概处于‘基本够吃,稍有些窘迫,没有容错空间’的程度。

  如今汉室天下,民两千两百万口,再加上那些不存在于户籍中的奴隶,大概在二千五百万人左右。

  按每人每年二十四石的粮食消耗水平计算,汉室每年的粮食需求量,便在六万万石左右。

  看上去,或许并不多——光是关中,一年的农产就能达到四万万石,关外再生产二万万石,不就够了?

  实际上,关中确实能保证每年四万万石左右的粮食产出,但关外,每年二万万石的粮食,是无论如何都拿不出来的···

  ——占据汉室半壁江山的燕、代、赵,以及北地、陇右等边郡,即便是在没有受到匈奴人入侵的情况下,粮食平均亩产量也不到关中的一半!

  一俟站起,整个北墙更是将全面绝收。

  北方如此,南方也没好到哪里去。

  ——别说长沙、淮南等国了,就连历史上富甲天下的吴国,此时都还是遍地沼池的‘穷山恶岭’。

  身处交通要道,商业贸易较为发达的齐国,更是从春秋时期开始,就属于‘严重依赖粮食噤口’的典型。

  整个关东,能产出粮食的地方,也就只有地势相对平缓,水资源相对丰富的梁国、楚国,以及河东、河内等郡。

  不如此,关中也不足以被称之为‘天下粮仓’——天下年得粮米五万万五千万石,关中便贡献出其中的八成以上!

  每年六万万石的需求,五万万五千万的产出,这就是汉室如今的粮食供求关系——轻微程度的供不应求。

  这种状况,给了粮商囤积粮食、制造恐慌的操

  请收藏:https://m.baling9.cc

(温馨提示: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,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)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